《极地规则》对船舶安全意味着什么?
《极地规则》如何保护环境?
背景:
在环境极度恶劣却又极度脆弱的两极地区,船舶的航行安全以及对未开发的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的重点关切。多年来,国际社会也出台了许多关于在极地地区进行海洋开发的要求、规定和建议。
发展趋势和预测均显示,未来极地航运的发展将呈现规模化和多样化。但应注意的是,这些发展都应在保证海上人命安全以及不损害极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极地船舶操作面临的挑战:
在南北极从事海上运输会面临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艰险,比如气候条件恶劣、相关区域海图缺失、通讯系统失灵以及其他助航设备缺乏等。极地偏远荒凉,救援和清污团队也难以及时到达,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代价。超低气温还会降低一些船舶组件的有效性。一旦出现冰冻,还会为船舶的船体、推进设备和附属物件增加额外的负重。
发展历史:
2009年,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了第A1024(26)号决议,发布了在极地水域船舶营运准则。该准则在SOLAS公约和MARPOL公约现有规定要求之外,针对极地水域的气候条件、符合海事安全的合理标准以及防止环境污染而提出一些必要的额外要求。但该准则为建议性文件,不具备强制力。
随着航运界在极地的开发需求越来越强烈,极地周边国家对极地环境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国际海事组织意识到有必要出台一份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来规范极地的航运活动,保护极地的生态环境。
2009年后,国际海事组织开始着力制定一部具有强制力的极地航运法律规则——《极地区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International Code of safety for ships operating in polar waters ),简称《极地规则》(Polar Code)),涵盖在两极水域同船舶营运相关的船舶设计、建造、设备配备、操作、培训、搜索搜救以及环境保护相关事宜。
正式发布:
国际海事组织分别在 2014 年 11 月召开的海上安全委员会以MSC.385(94)决议,2015年5月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以MEPC.268(68)决议共同通过了《国际极地水域操作船舶规则》,并分别以MSC.386(94)决议和MEPC.265(68)决议通过了使极地规则强化的SOLAS第XIV 章“极地水域操作船舶安全措施”修正案和 MARPOL 公约附则 I、II、IV 和 V 修正案。极地规则完整文本以MEPC.264(68)为准。
《极地规则》的主要内容:
该规则每章都提出了实现目标和基本要求,涵盖的内容有:船舶结构;船舶稳性;船舶的完整性;机械设备;操作安全;消防设施;救生设备和装置;航行安全;通讯系统;航程规划;人员配备和培训;极地区域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保护。
《极地规则》主要包括:第I-A部分,关于船舶航行安全;第II-A部分,关于防止污染;以及第I-B和 II-B部分对前两部的建议性规定。A 部分是强制性要求,B 部分是建议性指南。
《极地船舶证书》
规则规定,在南北极水域从事船舶营运必须申领一份《极地船舶证书》。
该证书将船舶分类三类:
A类系指设计用于在极地水域至少中厚当年冰,可能包夹旧冰的冰况中操作的船舶;
B类系指不包括在 A 类,设计用于在极地水域内至少薄当年冰,可能包夹旧冰的冰况中操作的船舶;
C类系指设计用于在开敞水域或在比A 类和B 类包括的冰况严重程度轻的冰况中操作的船舶。
证书的签发
该证书的签发,需要对被申请方进行相关的评估,关于该船在极地水域的营运条件范围和可能遭遇的危险。该评估包含提供确定营运限制的信息,以及为减轻事故发生以减低对船舶航行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而制定的相关计划、程序或添置额外的安全设备等。
在极地水域航行的船舶还必须持有一份“极地水域运营说明书”,向船东、船舶营运商、船长和船员提供船舶运营能力和限制的相关信息,以帮助他们决策的制定。
《极地规则》适用范围:
所有极地水域操作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且需持MARPOL证书和SOLAS证书。对于非SOLAS但需要MARPOL证书的船舶(如渔船),仅需满足“极地规则”PART II的要求。
生效时间: 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2017年1月1日以前建造船舶,2018年1月1日后第1次中间或换证检验符合极地规则适用要求。
极地安全设备及服务首选WRLEADING:
WRLEADING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极地安全产品,不断优化我们的解决方案,为船东、船厂及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极地安全产品、优质的服务体验。自2017年1月1日规则生效以来,我们成功地为一系列极地项目交付了救生消防等安全设备,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顶级认证机构的低温证书及报告
极地救生圈遥控释放装置
服务温度低至-50℃
极地救生圈灯
极地保温用具/保温服
此外我司研发人员在积极开发和优化适用于极地区域的救生筏和救生艇方案。极地安全设备首选WRLEADING!